针对未成年人的游戏陷阱 谨防暑期网络游戏诈骗
如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各大网络游戏纷纷推出防沉迷系统。但为了逃避系统管制,许多孩子经常会使用身边大人的身份信息进行实名认证,拿家长的手机玩游戏,这也为骗子带来了可乘之机。
朵朵是一个年仅10岁的小女孩,平时喜欢玩一款名为“蛋仔派对”的游戏。为了不被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限制,她用奶奶的手机号注册了自己的账号。同时,她还加入了一款社交软件平台“TT语音”的蛋仔社区,便于和其他玩家互动。
在“TT语音”里,朵朵结识了一个名为“知心大姐姐”的玩家,“姐姐”对朵朵十分亲切,并表示“跟我玩游戏的话,会得到一款游戏皮肤”。两人很快处成了“姐妹”,朵朵也同意了对方“赠送”游戏皮肤的操作。
然而在这之后,对方却说朵朵的游戏账号出现“异常风险”,导致“姐姐”的账号被官方封控。并以打感情牌和威逼利诱等方式要求朵朵通过支付宝发送红包,用这种所谓“充流水”的办法让账号解封。朵朵起初还有所怀疑,但“姐姐”长达两个小时的诱导和恐吓击溃了她的心理防线。最终她不仅发送了多个现金红包,还说出了奶奶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信息。
结果可想而知,骗子用朵朵奶奶的手机号注册了某第三方支付软件并绑定了其银行卡,诱骗朵朵发送手机验证码信息,将卡内一万多元全部转走。
安徽省公安部门表示,这样的骗局在成年人眼中略显拙劣,但面对像朵朵这样的未成年人却屡屡得手,归根结底是由于骗子拿捏了孩子玩游戏本身“不想让家长知道”的心理。加之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一旦被骗子加以诸如“找警察抓你”“对你父母罚款”的恐吓,很容易惊慌失措从而受骗。
马上消费在此提醒大家,游戏诈骗有套路,孩子心理需关注。
面向未成年人的诈骗犯通常利用游戏社交平台接近受害者,并营造同一游戏圈子的玩家人设,一旦确认了孩子的游戏账号是借用家长信息注册登录的之后,就抛出“免费领取游戏皮肤”“低价装备”等噱头为诱饵,在操作过程中声称未成年人账号异常,诱导受害人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解封”。甚至威胁恐吓受害人下载远程控制软件,通过视频、屏幕共享等方式套取家长关键信息,骗取钱财。
面对这样的网络游戏诈骗,我们要如何防范呢?
1、监督孩子的游戏时间和游戏内容,尽量避免孩子在无监管的情况下在手机上玩游戏。
2、保护好重要的个人信息,不能直接把家长的手机和身份证号提供给孩子注册登录游戏。对微信、支付宝等网上支付设置安全措施,关闭“免密支付”,保管好支付密码。
3、注重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教孩子识别游戏诈骗的手段,留意一些孩子的异常举动,如躲在房间内长时间偷偷操作手机等。
4、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鼓励他们在遇到问题时向家长、老师、公安机关求助。
暑假在即,希望广大未成年人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够远离游戏诈骗,健康、安全的成长。